不少家长都有过这种无奈:叫孩子收拾玩具,说了五六遍,他还是盯着电视不动;提醒他别吃太多零食,反复念叨好几次,转头就偷偷从柜子里拿;就连 “早点洗澡睡觉” 这种小事,磨破嘴皮说半天,孩子还是抱着玩偶磨蹭。明明没吼也没骂,语气够温和了,可孩子就是 “左耳进右耳出”,越说教越抵触,最后家长又急又累,甚至忍不住发火,可问题还是没解决 —— 其实孩子不是 “故意不听话”,是咱们的 “说教方式” 没戳中他,才让他听不进去。
孩子反复说教仍然不听
反复说教不管用,大多是这几个原因
孩子听不进说教,不是 “叛逆” 或 “没规矩”,很多时候是家长没注意到 “说教里的问题”,让孩子要么听不懂,要么不想听:
一是说教太 “空”,没给具体方法。比如只说 “你要收拾好自己的东西”,却没说 “积木放红盒子,绘本摆书架”;只说 “写作业要认真”,没说 “先把书桌乱东西挪开,一笔一划写”。孩子年纪小,不知道 “怎么才算做好”,光听抽象的要求,自然没行动。
展开剩余75%二是说教太 “碎”,一件事反复说。比如孩子吃饭慢,家长从坐下就说 “快吃,别磨蹭”,吃一半又说 “你看都凉了,赶紧吃”,快吃完还说 “下次能不能快点”。反复唠叨会让孩子 “听觉疲劳”,甚至产生抵触:“反正你会一直说,我听不听都一样”。
三是没 “问原因”,直接说教。比如孩子不想写作业,家长没问 “是不是今天作业太难”“还是想先玩会儿”,就直接说 “必须先写作业,别找借口”。孩子觉得 “家长没懂我为什么不想做”,就算听了也不甘心,只会应付着做。
四是说教时带 “情绪”,没好好说。比如家长忙了一天,看到孩子没收拾玩具,忍不住带着火气说 “跟你说多少遍了收拾玩具,你怎么就是不听!”。语气里的不耐烦、失望,孩子能明显感觉到,他会先关注 “家长不高兴了”,而不是 “要收拾玩具”,甚至会故意反抗。
五是家长 “言行不一”,说教没说服力。比如让孩子 “别总玩手机”,自己却抱着手机刷视频;让孩子 “说到做到”,自己答应陪孩子玩,却因为刷手机忘了。孩子会觉得 “家长自己都没做到,凭什么要求我”,自然不愿听说教。
做好这 5 件事,比反复说教管用
不用靠 “吼” 或 “逼”,调整说话和做事的方式,孩子会更愿意配合:
1. 把 “空指令” 变 “具体步骤”,让孩子知道 “怎么做”
别再说 “收拾好你的东西”,改成 “咱们先把地上的积木放进红色盒子,再把桌上的绘本摆到书架第三层,妈妈陪你一起,你摆积木,我摆绘本”;别说 “写作业认真点”,改成 “先把铅笔削好,翻开数学课本第 20 页,先做计算题,不会的先圈出来,等会儿问我”。给孩子具体、可操作的步骤,他知道 “要做什么、怎么做”,就不会因为 “不知道” 而不行动。
2. 别 “反复说”,说 1-2 次就 “带他做”
比如提醒孩子 “该收拾玩具了”,说一次没动,别再重复说,而是走过去拉他的手,拿起一块积木放进盒子,说 “来,我们一起把这块放进去”;提醒 “该睡觉了”,说一次没反应,就关掉电视,拿起他的睡衣,说 “我们去刷牙,刷完牙读绘本睡觉”。用 “行动引导” 代替 “反复说教”,孩子会跟着做,也不会觉得被唠叨。
3. 先 “问原因”,再 “聊办法”,别直接说教
比如孩子不想写作业,先蹲下来问 “宝贝,今天不想写作业,是因为作业太难,还是想先玩 10 分钟呀?”;孩子不想吃蔬菜,先问 “是不是觉得今天的青菜不好吃,还是想先吃肉呀?”。听完孩子的原因,再一起找办法:“那我们先玩 10 分钟拼图,10 分钟后就写作业,好不好?”“那我们把青菜和肉拌在一起吃,看看会不会好吃一点?”。孩子觉得 “家长懂我”,才会愿意接受建议。
4. 说教时 “控制情绪”,好好说话
哪怕再着急,也先深呼吸几秒,让语气平和下来。比如看到孩子没收拾玩具,别带着火气说 “你怎么就是不听”,改成 “宝贝,玩具放在地上容易被踩坏,我们一起收拾好,好不好?”;看到孩子吃太多零食,别抱怨 “跟你说多少遍了别吃”,改成 “零食吃多了吃饭会没胃口,我们留到饭后再吃,现在先吃点水果,好不好?”。温和的语气不会让孩子抵触,他会更愿意听你说的话。
5. 家长先 “做到”,让说教有说服力
想让孩子 “别总玩手机”,自己在孩子面前就少碰手机,孩子玩玩具时,你看书或陪他玩;想让孩子 “说到做到”,自己答应孩子的事(比如 “周末带你去公园”),就别随便爽约;想让孩子 “不磨蹭”,自己做事情也别拖(比如 “说好 7 点吃饭,就别因为刷手机拖到 7 点半”)。家长言行一致,孩子才会觉得 “家长说的是对的,我要跟着做”,说教才会有效果。
孩子不是 “故意不听教”,很多时候是咱们的 “说教没说到点子上”,或者 “没给孩子能做到的方法”。不用追求 “说一遍孩子就完全听”,只要慢慢调整方式,少点唠叨,多点具体引导,少点情绪,多点耐心,孩子会越来越愿意配合。家长别太焦虑,比起 “让孩子听话”,让孩子 “愿意主动做”,才是更重要的事。
发布于:河南省配资查询官网,多多赢配资,益升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